南昌保卫战:太平天国西征为何在此折戟?一场你不知道的惨烈攻防!
话说咱中国历史啊,那真是跌宕起伏,精彩得不得了。
就拿清朝咸丰年间那会儿来说吧,太平天国运动闹得那叫一个轰轰烈烈,大半个中国都跟着震动。
他们从广西一路打出来,势如破竹,很快就定都南京,改名叫天京了。
按理说,这太平天国兵强马壮,又得了民心,应该一路凯歌才对。
可您知道吗?
在他们浩浩荡荡的西征路上,偏偏在江西的省城南昌,栽了个大跟头,打得那叫一个惨烈,让太平天国精锐部队吃了大亏,也让大清的军队在这儿找回了点面子。
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?
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,这场发生在1853年的“南昌保卫战”,看看当时的人们,为了守住这座城,又是如何拼尽全力的。
您可能要问了,太平天国不是挺能打的吗?
怎么会在南昌这小地方给卡住了?
而清军当时不是都说腐朽不堪了吗?
又怎么能守住南昌呢?
这些疑问,咱们今天就来一层一层地揭开。
首先,咱们得说说太平天国为啥要西征。
这太平天国啊,把南京占了当老家,可吃饭穿衣这些事儿不能光靠抢啊,得有稳定的来源。
而且,清朝的军队还在外头虎视眈眈呢,得想办法把他们牵制住。
所以,太平天国的高层就商量着,兵分两路:一路往北打,目标是北京,那叫“北伐”;另一路呢,就往西边打,沿着长江逆流而上,目标是江西、湖北、湖南这些地方,这就是“西征”。
话说这西征军,带头的是洪秀全的妻舅,叫赖汉英,手下有八千多号人,一千多艘船,浩浩荡荡地从天京出发了。
您想想,八千多人,听起来不少,可比起北伐军的两万多号人,明显就是个“小分队”了。
这可能就是太平天国高层觉得,江西这些地方,用不着派太多人,随便派支队伍去,就能轻轻松松搞定。
毕竟,他们之前一路打过来,攻城拔寨都挺顺利的。
开始的时候,西征军确实挺顺利的。
他们很快就拿下了安徽的安庆,然后就继续沿着长江往西走,没几天就进了江西的地界,攻占了湖口,然后大部队就往南昌方向去了。
到了6月18号,赖汉英带着队伍,终于来到了江西省城南昌的城墙底下。
可他们万万没想到,南昌这地方,可不是个好啃的骨头。
那时候,江西的巡抚张芾(他虽然被撤职了,但还留在南昌帮忙),还有个叫孚恩的,以及湖北来的一个叫江忠源的官员,他们早就料到太平军会来攻城,所以提前就做好了准备。
这江忠源可不是一般人,他可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湘军的“老祖宗”,比曾国藩搞团练还早,在战场上也是个狠角色。
他们做了啥准备呢?
首先,把城墙外面那些老百姓的房子、庙宇什么的,全都给烧了。
为啥要烧呢?
因为太平军攻城有个绝活,就是“穴地攻城法”,说白了就是挖地道,把地道挖到城墙底下,然后埋上炸药,把城墙炸塌,再冲进去。
这些房子庙宇,正好可以给太平军当掩护,让他们偷偷摸摸挖地道。
烧了就没掩护了,让他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地道,那不是找死吗?
除了烧房子,他们还把城墙加固了一番,增派人手守住南昌的各个城门,比如德胜门、永和门什么的。
您看,清军这次学聪明了。
太平军到了南昌城下,一看这架势,也懵了。
之前攻打别的城,都没遇到过这么硬的茬儿,这下可麻烦了,不少将士都伤亡了。
6月24号,赖汉英和另一个将领曾天养,下令攻城。
太平军一方面用大炮轰城墙,另一方面,还是想用他们的老办法——挖地道。
他们想着,只要地道挖通了,炸塌一段城墙,大部队就能冲进去。
可清军也不是吃素的。
到了6月26号大清早,江忠源就带着他的“楚勇”(这就是湘军的前身,是他自己训练的部队),兵分三路冲出城去,猛攻太平军。
太平军早有准备,所以清军这次突袭没能占到大便宜。
双方你来我往,打了几场,太平军还稍微占了点上风。
史书上说,那次清军死了7个楚勇,有个叫李光宽的把总也阵亡了,还伤了72个楚勇,城上的清军也伤了13个。
而太平军的伤亡比清军少,所以也算是开门红,挫了清军的锐气。
但是,太平军还是找到了一个机会。
南昌城外有个文孝庙,清军之前烧房子的时候,可能没注意,把这个庙给漏了。
太平军一看,这不就是个好地方吗?
赶紧利用这个庙作掩护,在里面偷偷地挖地道,轮流施工,就准备挖到城墙底下,然后把炸药运进去,炸墙破城。
江忠源这个人,真不是盖的,他军事经验非常丰富,一下就看出来了,这个文孝庙对城防威胁太大了,要是不把它毁掉,太平军肯定会用挖地道的法子攻城。
所以,在7月3号和4号,他连续两天派敢死队出城去烧文孝庙,可都失败了,反而损失了十几号兄弟。
到了7月7号,他又派了一大批清军出城去袭击太平军,结果又是一场恶战,清军又被打了回来。
您看,这仗打得,真是来来回回,谁也不让谁。
就在这时候,咸丰皇帝也急了。
南昌可是个重要的城市啊,丢了可不得了。
所以他赶紧下命令,让各地派兵去增援南昌。
从5月底到7月中旬,陆陆续续又调来了八千多号援军,这样一来,清军在南昌的总兵力,就比太平军多了一倍还不止。
兵力多了,清军底气就足了。
太平军虽然厉害,但毕竟人少啊。
他们也尝试过几次猛攻,比如用西洋大炮把德胜门炸开了一个大口子,有六丈多长。
太平军的敢死队就冒着浓烟,拼了命地往城里冲。
就在这最危险的时候,江忠源的弟弟江忠济(也是个猛人),带着几百个楚勇,像疯了一样冲上去,把太平军的突击队给打退了。
他们还用沙袋、砖头,甚至把牺牲的将士的尸体都搬过来,把那个豁口给死死地堵住了。
太平军的攻城部队伤亡惨重,两次都没冲进去。
就在这节骨眼上,又来了援兵。
曾国藩(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曾国藩)派了他的手下罗泽南、朱孙诒,带着一千多号“湘勇”也赶到了江西,帮忙守南昌。
这湘勇也是一支很能打的部队,他们的到来,无疑给南昌的守军增加了不少力量。
后来,太平军又用上了地雷,把章江门的一段城墙也给炸塌了,有二十多丈长。
可江忠源兄弟又带着部队死守,太平军因为兵力不足,还是没能冲进城。
从八月底开始,南昌这边的攻防战,就进入了相持阶段,谁也奈何不了谁。
这时候,赖汉英一看,南昌城里的清军越来越多,一时半会儿根本打不下来。
他就想着,既然攻不下南昌,那就先分兵去把周边的地方占了再说。
所以,太平军就先后攻占了丰城、瑞州、饶州、乐平、景德镇、浮梁这些城池。
占的地方是多了,可问题也来了——兵力太分散了!
本来西征军人数就不多,现在一分散,人手就更不够用了。
赖汉英只好向天京(南京)求援,希望杨秀清能派兵过来帮忙。
可杨秀清这个人啊,脾气大得很,他一听赖汉英打了这么久,连个南昌都拿不下来,心里就非常不爽。
结果呢,援兵没等到,杨秀清的撤兵命令倒是先到了。
赖汉英因为久攻南昌不下,就被撤了职,召回天京,后来还被贬去干了个很没意思的活儿——删改史书。
而西征军呢,也被一分为二了。
一部分由老将曾天养带着,回安徽跟胡以晃会合,继续在安徽那边打仗;另一部分呢,由一个叫石祥祯的带着,从九江进入湖北、湖南,去开辟新的战场了。
就这样,太平天国对南昌的进攻,彻底以失败告终。
这场仗,对太平天国来说,真是伤筋动骨,也让他们的西征计划受到了严重的打击。
那么,这场南昌保卫战,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呢?
首先,它告诉我们,打仗这事儿啊,可不是光靠人多就能赢的。
还得看天时地利人和。
南昌城防坚固,清军将士拼死抵抗,加上江忠源这样有本事的人指挥,这些都非常关键。
其次,也看出了太平天国在战略上的一些失误。
他们可能一开始就小看了南昌,觉得派个“小分队”就能搞定,结果吃了大亏。
兵力投入不足,对敌人的准备估计不足,这些都是教训。
再有,这场仗也说明了,当时的清军,虽然整体上确实有些腐朽,但在一些局部战场,还是能打出像样的仗来的。
像江忠源和他的楚勇,还有后来曾国藩的湘勇,他们都是非常能打的部队。
这场仗,也让这些地方武装慢慢地发展壮大起来,成了后来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。
南昌保卫战,就像是太平天国西征路上的一块大石头,把他们给绊了个跟头。
这场仗,不仅让太平天国损失惨重,也大大地鼓舞了清军的士气。
它告诉我们,在历史的进程中,即便面对再大的困难,只要大家团结一心,众志成城,总能爆发出巨大的力量,去守护自己的家园,去书写属于我们民族的篇章。
所以啊,咱们了解这些历史,不光是看个热闹,更重要的是能从中吸取教训,明白一些道理。
比如,永远不能轻敌,永远要做好充分的准备,更要懂得团结的力量。
这些,都是咱们老祖宗用血的教训告诉我们的宝贵经验。
Powered by 极速赛车官方开奖走势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